三月花开,致敬巾帼!mg4355cc线路检测特别推出“凝聚'她'力量 致敬'她'榜样”妇女节巾帼风采展。她们用专业和仁爱,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用温柔和坚韧,谱写着生命的赞歌。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不平凡的光彩,为医院的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急诊科护士长王丽:白衣执甲十九载 那些与死神赛跑的日与夜
从深夜抢救呕血患者时被麻醉医生称赞“真棒”的23岁护士,到挺着孕肚与氯气中毒患者并肩作战的准妈妈;从急诊科护士长带领团队完成医院搬迁,到休假期间紧急集结队伍处置紧急事件——这条生命守护之路,我走了19年。每一次气管插管时飞溅的呕吐物、每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每一道凌晨四点的转运车辙,都在见证急诊人的职业信仰:敏锐洞察力是铠甲,冷静判断力是武器,团队协作力是盾牌。当绿色通道为无名复合伤患者打开时,当无数生命从濒危线上被拽回时,我深知,这身白衣的重量远超燕尾帽的轻盈。
中医科副主任戎蓉:轮椅上的望闻问切 38年银针写就生命处方
从"颍淮名中医"到"全省基层名中医",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戎蓉医生,用38年光阴将残障化作保护患者健康的层层铠甲。她运用中医"四维诊疗体系"(望气色、闻声息、问症结、切脉象)有如精密仪器般解构人体密码,为卵巢囊肿患者定制助孕方案,让绝望的子宫孕育新生命。诊室里飘散的不止草药香,更有她俯身倾听时的温柔絮语——那是对"医者仁心"最鲜活的注解。轮椅碾过诊室长廊的辙痕,丈量着中医传承的深度。她白天把脉开方化解疑难杂症,夜间化身残联公益讲师,将《黄帝内经》的智慧译作现代健康指南。当银针在穴位起舞,当艾草熏香漫过诊台,这位白衣战士正以残缺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完整防线。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赵敏:小数点后的守护 ICU护士的精准与温情
监护仪的警报声就是冲锋号,赵敏率领的"白衣铁骑"在生死线上飞驰。当76岁独居老人李某因重症肺炎入院时,这支由90%女性组成的队伍既要保持在30秒内完成插管上机的生死时速,又要化身"临时女儿"完成梳头擦身的温情时刻——呼吸机参数必须精确到0.01kPa的医学刻度,人文关怀却要满格灌注至100%的情感浓度。她们既是与死神谈判的战术专家,又是重构人间温情的灵魂画师。
超声科副主任王小倩:手持探头 奏响黑白影像间的生命交响
晨光未至,超声科的走廊已亮起生命雷达。王小倩的白大褂口袋里永远备着润喉糖——这是每天与百余名患者沟通的"声带急救包"。当焦虑的孕妇攥着检查单冲进诊室时,手中的探头既是诊断仪,也是心灵解码器:"宝宝心跳像小火车,哐当哐当很规律”。3岁萌娃的"探头拍照游戏"、聋哑夫妇的手写诊断书,这些看似割裂的场景,在超声科诊室内一天天上演,用精密的时间编织成管理方程式。她们是医疗界的"福尔摩斯",从0.3cm的异常血流信号中揪出微小病灶;更是焦虑溶解师,时常用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康复案例制作新发患者的"定心丸"。365天的黑白影像里,跳动着永不衰减的生命频率。
妇产科医生郑丹丹:妇科手术的拆弹专家 女性医生的1500毫升生死时速
无影灯下,郑丹丹手持柳叶刀在1500ml腹腔积血里精准“拆弹”,她用止血钳夹住输卵管破裂处时,监护仪警报声与家属啜泣声正此消彼长。这位颍泉区宫颈癌防治冠军得主,既能驾驭宫腔镜在毫米级空间完成微创手术,更擅长在医患信任危机中重建沟通桥梁,她将盆腔CT片化为“可视化语言”,让八旬老人秒懂孙女的急救方案。
神经内科医生刘菀莹:与时间拔河 神经科女医生的3小时生命战
晨雾未散,刘莞莹已开始为生命赛跑预热。备忘录上待办事项如星轨延展,叩诊锤与瞳孔笔是她对抗疾病的武器库。当急诊铃刺破晨光,她如弦上之箭冲向卒中患者——3小时黄金抢救期里,溶栓药物是重启脑细胞的密钥,绿色通道是铺展生命经纬的轨道。她常对年轻医生强调绿色通道的双向责任,既要将危重患者送上"诊疗高铁",也要用温度化解其他患者的等待焦虑。
版权所有:mg4355cc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09320号-2 皖公网安备 34120402000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