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本周,我们即将迎来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是春季阳气突破地表的“临界点”,蛰虫惊醒,雷动风行,人体气血亦如草木萌芽般向外生发。中医认为,惊蛰时节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养生的关键时期,需遵循“顺应春气、疏肝健脾”的原则,避免肝阳亢盛克伐脾土,导致“春困”“易怒”“腹胀”等症。
惊蛰节气特点
1.气候特点
气温回升较快,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但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容易出现"倒春寒"现象。
2.人体变化
肝气旺盛,容易出现肝火旺盛、情绪波动等问题;阳气升发,但寒气未散,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
惊蛰中医保健要点
1. 顺应自然,早睡早起
惊蛰时节应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生发。
2.饮食调养,清淡为主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荠菜、梨等,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如玫瑰花、陈皮、山药等。
3.适当运动,舒展筋骨
惊蛰时节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耗伤阳气。
4.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
惊蛰时节肝气旺盛,容易情绪波动,应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焦虑等不良情绪。
5.预防疾病,注意保暖
惊蛰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应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6.穴位保健
①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每次按揉3-5分钟,可起到疏肝理气、平肝潜阳的作用。
②艾灸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钟,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
惊蛰养生食谱推荐
1.菊花枸杞茶
菊花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两者搭配泡茶饮用,可以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明目的作用。
2.山药小米粥
山药具有健脾养胃、益肺补肾的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补虚损的功效,两者搭配煮粥食用,可以起到健脾养胃、补气养血的作用。
3.玫瑰花茶
玫瑰花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的功效,用玫瑰花泡茶饮用,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
版权所有:mg4355cc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09320号-2 皖公网安备 34120402000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