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家 三 级 综 合 医 院
工作动态
医院工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医院工作

七种常见的护理法律责任差错

发布时间:2017-04-20  来源: 管理员

l)要素膳食(又称元素膳或组合膳):是各种营养素齐全很少消化即可吸收的无渣膳食,常与胃肠外营养配合使用,是危重病人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

适用于严重烧伤、创伤等超高代谢患者;食道及消化道瘘;短肠综合症;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非感染性严重腹泻;营养不良等患者。

膳食特点;

①本膳食不含粗蛋白,其氨源为氨基酸和短肽,含有各种必需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其热能由单糖、双糖和糊精等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及由乳化脂肪和中链脂肪酸提供的脂肪所供给。

②可分为普通要素和特殊要素膳,普通要素膳中又可分为低脂要素和较多脂肪要素。特殊要素膳主要有适用于肝功能损害的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要素膳;有适用于肾衰的以必需氨基酸为主的要素膳和适用于苯丙酮尿症的低苯丙氨酸要素膳。

③要素膳通常为干粉状,有的还配有脂肪乳剂,可根据需要配制成不同浓度,一般可从O.2Kcal/ml开始,每隔12日调整1次,逐渐提高浓度至1kcal/ml,根据病情需要可单食要素膳,也可与静脉营养或其他膳食联合使用。

④要素膳不能用高温蒸和烧煮,但可适当加温,使用时可用蒸馏水、盐水或冷却后的开水稀释成所需浓度,用口服或管喂方式进食,亦可用输液或准食并滴注,为改善口味,口服时亦可加入适量果汁或菜汤作调味,口服量每次50100ml,每2小时一次,滴注速度一般为50~ 150 ml/小时,开始时量可少些,待胃肠道适应后可逐步增加。

⑤所用的器具,导管都事先清洁消毒,已配制的溶液应存放在保鲜冰箱内,并应在24小时内用完。

6、要素膳大多用于重症病人,因此要注意观察和护理,防止合并症,临床护士要加强与医师和营养师的联系,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应及时调正和处理。

7、要素膳不能用于幼小婴儿和消化道出血者,消化道瘘和短肠综合症患者宜先采用几天全胃肠外营养后过渡到要素膳,糖尿病和胰腺疾患者应慎用,防止高惨综合症。 (2)管喂膳食:是将食物制成流质或糊状,通过鼻饲管、造瘘管输入胃肠肠道,以保证病人获得所需的营养素。

本膳食常见于有意识障碍不能进食的病人;口腔和消化道手术后不能正常进食者;胃或空肠造屋病人;重症病人需加强营养者和消化道正常而不愿进食者。

膳食特点:

①管喂膳食患者,一般都要持续进食一段时间,长的可达几年或十几年,因此要供给蛋白质及各种营养素都有适当比例的平衡膳食。

②多数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卧床不起,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总热能,完全卧床的病人所需热能为基础代谢的l2倍。

③本膳食中使用的单糖和双糖较多,为保持营养平衡防上便秘和腹泻,需适当加入多糖类和可溶性纤维。

④做好清洁及消毒工作,所有用具要预先清洗消毒,食物原料要保证质量,配制好的营养液应放入专用冰箱内保存备用。

⑤管喂温度要适宜,以37℃左右为好;为防止管腔阻塞,管喂液不能太稠,不能有块物,应用筛子过一下。喂好一次后用少许温开水冲喂管子,以保持通畅。

6、喂食时要把患者头部略抬高,用50ml的注射器灌注,也可用灌食瓶滴注。

7、密切观察及时记录患者反应,按病情随时调整饮食配方。

3)匀浆膳食:将不含骨刺的混合食物经食物处理机处理成均匀糊状食物。常用于口腔疾患、鼻咽部肿瘤放疗后不能咀嚼者和需较长期管喂。但一般混合仍不能满足营养需要者。本膳食也可用于不能耐受牛奶和蔗糖的管喂患者。

膳食特点:

①可根据需要做成糊状或稀稠状,前者用于神志清醒能吞咽的患者,后者用于管喂,管喂时需用输液泵帮助注入。

②本膳食可按需要用饭、粥、馒头、面条、肉、蛋、蔬菜、豆制品、奶等各种食物混合配制,营养齐全、需要时可长期食用。

③餐具和数量可按病情灵活处理,对神志清楚的病人可参照其平时的生活习惯调配膳食。

4)低瞟呤膳食:适用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症。

膳食特点:

①每日膳食中瞟呤的摄入量应<150mg,因此要免食肝、肾、脑;沙丁鱼等含瞟呤高的食物,不用浓鸡汁、肉汁,少用各种肉类及豆类(总计每日1次,每次100g)。

2、牛奶、鸡蛋、鲜果、蔬菜(除外菠菜、花菜、磨菇)可随意。

③由于患者多为超重者,因此需控制总热能,以标准体重计,每日 2530 kcalkg为宜。

④同时给予低脂肪膳食,以减少热能并可促进内源性尿酸的排出。

⑤适量控制蛋白质,一般为0.81g/kg体重,以减少外源性尿酸的形成.

⑥应鼓励患者多进水,以利于尿酸排出。

5)低笨丙氨酸膳食。本膳食为计量称重膳食,适用于苯丙酮尿症患儿,从初生6个月以内开始至78岁期间皆需进食此膳食。

膳食特点:

①限制膳食中的苯丙氨酸含量,按年龄、体重计算出允许摄入的苯丙氨酸总量后选定蛋白质食物的数量和品种,但蛋白质总供给量必须能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其不足部分可用适量的低苯丙氨酸水解蛋白或低苯丙氨酸要素粉补足。

②必需给苯丙酮尿症患儿供给充足的热能,应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作为其热能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量,可多选用藕粉、土豆、粉丝、淀粉、糖等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③注意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对不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可按需随意选用。

④由于患儿较长期控制膳食,但又要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故应教会家长调配膳食的方法。

6)低麦胶蛋白膳食:适用于不能耐受麦胶蛋白的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膳食特点:

①免食含有麦胶的食物,所以在膳食中应避免采用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及其制品。

②由于患者长期慢性腹泻,因此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为改善患者体质,其膳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热能、无刺激又易于消化为原则。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以40g左右为宜。

③主食选用大米、小米、细玉米粉及其制品。

④免用一切面粉制品以及面粉为原料或辅料做成的糕点调味品,如蛋糕、饼干、面筋、烤夫、面酱等。

⑤少食多餐,烹调时少用油脂,为便于消化吸收,可选用含中链脂肪较高的油脂。低脂奶、瘦肉、鱼虾。蛋、豆类、淀粉、蔬菜、水果等可随意选用。

7)麦淀粉膳食: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膳食特点:

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能把氮代谢产物正常排出,因此需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摄入量,但为了改善病人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在允许摄入的蛋白质总量内选用适量的奶、蛋。瘦肉类优质蛋白质。

②以麦淀粉代替部分或大部分主食,减少米、面的摄入量,以使蛋白质摄入总量控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达到既减轻肾脏负荷又改善蛋白质营养不良的状况。

③按照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确定其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以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允许摄入的蛋白质总量(大多在2040g/日)

④给予高碳水化物,适量的脂肪以供给所需之热能。

⑤免用一切刺激性食品和调味品、有水储留者应限制钠盐,无尿少尿时同时也要限制钾盐。

6、可把麦淀粉做成面饼、蒸饺、面条、饼干、面糊及各种糕点。

8)低铜膳食。适用于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致铜代谢障碍的肝豆状核变性。

膳食特点:

①铜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成人每日膳食中铜的适宜摄入量为23mg,实际吸收量为其中的13左右,低铜膳食时每日膳食中铜含量应少于互12mg

②避免食用蚕豆、豌豆、玉米、蕈类、硬果、乌贼、鱿鱼、牡蛎`、虾虫类及动物肝、血等含铜较多的食物。

③由于患者常伴有肝硬化,因此需给予较高的蛋白质和充足的热能、肉、鱼、禽、蛋可适量选用,奶含铜低可多选用。

④禁用钢质器具作烹调用具或食具。

⑤多食含铁多的食物以竞争限制铜的吸收。

9)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输入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不能经口或鼻饲摄取食物者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病等;因消化或吸收障碍无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时,如严重胃肠水肿、吸收不良综合征;超高代谢致营养不足,如严重烧伤、创伤;严重营养缺乏而需手术者以及需特殊营养配方者。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部分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二种,部分肠外营养主要是经肠营养摄入不足的一种补充,全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其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可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如处理得好需要时可长期使用达数年。

①部分肠外营养(PPN);又称低热量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经肠营养不足的具体需要,经周围静脉补充水解蛋白、氨基酸、葡萄糖及电解质,需要时还可另再经一周围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维生素,由于此种方法只能提供部分的营养素需要,一般常用于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基础营养状况尚可的病人,常用的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510%葡萄糖电解质和1020%的脂肪乳剂或单输等渗氨基酸。

②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分由中心静脉输入含一定浓度的氨基酸(475%),葡萄糖(25%)、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标准中心静脉营养的葡萄糖系统和经周围静脉输入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液及以另一线输乳化脂肪的脂肪系统,此二系统各 有利弊,可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定。全胃肠外营养使用技术比较复杂,要求严格,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细致的全面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除每日记录出入液量,注意全身反应外,还应观察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氧分压、血浆蛋白、尿糖、酮体及尿生化等情况,要根据病人体内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防止发生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护好输入导管,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拔出,导管进入静脉处的敷料每24小时应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处理,注意观察换下的敷料有无异常情况,留置的导管只能专作输入营养液的入口,不能兼作采血样、监测静脉压、投药、输血等用途。患者静脉输入营养液后如有发热反应,应立即查明原因。如系营养液或导管感染所致,应立即停止输入拨去导管并给以相应的抗感染和其他抢救措施。由于胃肠外营养的营养液是随血液直接进入机体组织和器官,因此对其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其所供的热能主要以葡萄糖和乳化脂肪供给,氮源由氨基酸供给,各种氨基酸之间的配比组成要恰当,氮热之比,一般以 150--200kcal: 1g氮为妥。


版权所有:mg4355cc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09320号-2 皖公网安备 34120402000056号